2025年08月09日
褚洪波 王海楠
时下,市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澎湃动能,重点项目生产线高速运转、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市中区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抓手,以工作实干争先为主线,聚焦“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总体目标,突出抓好“1个聚力突破”和“5个实干争先”,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市中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瞄准“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进一步优结构、强支撑、聚合力,上半年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6项位居全市前2位,全区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产业转型升级实干争先
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鼎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低压成套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机械臂精准作业的“咔嗒”声与智能系统的数据提示音交织,颠覆大家对传统电气制造的刻板印象。“企业正全力以赴赶订单,规划新增研发投入1000万元,海外营收占比逐年提升,产品已出口非洲等国。”公司副总经理井常庆说。
市中区突出“抓大、扶小、育新”,扎实推进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转企升规”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科技赋能培育计划,新增“四上”企业87家、“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9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9个。鲁能力源电器被认定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鼎盛电气入选省质量标杆典型经验名单,中建材光子科技耐辐照光学玻璃材料及熔制技术开发等9个项目列入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泰和科技HEDP获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我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实现“零”的突破,更深层次、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生态体系全面构建。
市中区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三线并进,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6+3”产业在库企业达到1248家,总营收完成298.4亿元,工业发展活力与韧性充分彰显。以“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为抓手,强化建材、纺织、矿山等优势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8个、总投资14.8亿元,正凯高档差异化混纺纱技改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深入推进产业数智赋能、科技赋能,泰和科技顺利通过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复核,新远大装备智能仓储、人机协同作业被认定为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鑫泰水处理等7家企业荣获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有效整合中国兽药谷、枣庄机器人产业园等平台资源,加快推动恩埃斯机器人、川崎精机等一批关键项目落地建设,鲁南超算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窗口指导”申报,产业发展高地加速崛起。
城乡深度融合实干争先
区域面貌颜质双升
“我们的特色功能鸡蛋在北上广高端商超已经卖到3元一枚,还经常供不应求。”枣庄孙枝鸡繁育基地饲养员宋飞自豪地介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枚看似普通的鸡蛋,既延续了枣庄悠久的禽类养殖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农业科技元素,成功打造从种质资源保护到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体系。
市中区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互补互促、协同增效、共同繁荣。围绕示范片区建设,重点实施板泉山居、杜庄桃源等项目,市中区3个项目获评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十佳项目”,“樱韵古镇·水墨齐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成功入选省乡村振兴片区。突出农业高质高效,大力推进农业“特”“优”行动,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总数分别达54家、80家。聚焦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开展环境卫生、路域镇域等五项提升行动,高效完成201个自然村、近7万户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新建提升通村通户道路120公里,清理河道沟渠20公里,省、市级和美乡村实现全覆盖。
2025盛夏,市中区市南工业区,一场融合美酒、美食和文化的第三届“青岛啤酒节”枣庄分会场(市中)的举办正式拉开城市夏夜的狂欢序幕。“举办这么大的夜间活动,现场气氛非常好,非常热闹,朋友们都喜欢。”家住附近的王鹏一家早早来到现场,他表示,这样的活动要多举办,不仅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市中游玩,而且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区加快“南融”步伐,突出资产盘活、产教融合、空间互联,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从昔日闲置工厂变身人气美食地标,济枣高铁主线范围内清表全部完成,职教“两馆”有序推进,市南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增进民生福祉实干争先 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枣庄市首家公办综合托育中心,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托育中心正式开园,该中心的成立填补市中区普惠性托位资源空白。托育中心里各类教具一应俱全,首批入园体验的幼儿正在参与互动游戏和亲子活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由于家中老人年事已高,自己和爱人工作繁忙,一度面临带娃难题,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后难题迎刃而解。”家长杜女士在托育员的引导下,正与两岁多的儿子进行亲子互动。
市中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累计民生支出1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学有优教”,强化教育资源统筹调配,东海路小学、十六中南校异地扩建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式获批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高标准推动枣庄市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聚力实施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114家一体化村卫生室实现“五有三提升”,“医在市中”品牌越擦越亮。深入推进“住有宜居”,大力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提升“跨越年”行动,全区552个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1.8%;纵深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全区医养结合机构达14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达19家,长乐社区长者食堂入选省老年助餐机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70场次,惠及群众44万余人次,“住在市中”品牌内涵持续丰富。
围绕“困有所助”,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3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新增城镇就业3800余人。围绕“弱有所扶”,持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21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2.1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入选国家级“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围绕“难有所解”,高效运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班,21家区属非正常经营企业全部完成破产终结,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实质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