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本报记者 贺迎秋 侯睿
社区医生上门巡诊、在家门口享受助餐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老有所依”触手可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星罗棋布嵌入城市肌理,成为我市“15分钟享老生活圈”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全市上下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养老机构105处、爱心食堂213处、农村幸福院291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0处,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乐享晚年。
“养老服务供给不仅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更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为此,我特意撰写了《关于提高我市养老水平的建议》提案,期望通过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养老人才队伍、推动科技赋能与智慧养老、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社会氛围等举措,构建覆盖城乡、供给多元、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治国表示。
提案立案后,市民政局作为主办单位,积极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迅速完成任务部署、精准对接,组织召开提案办理推进会,立足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际需求,紧扣提案核心建议,细化任务分工、压实责任链条,全力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落地见效。
室内焚香、点墨山水,歌乐和鸣、琴声悠扬。下午三点,走进市中区如家老年公寓,动静皆宜的老年生活图景平铺直叙,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天气好的时候,我们还能出去晒太阳、散散步,见见光、换换空气,在这里生活非常舒心。”老人何凤兰说。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一方面引入更多智慧养老设备,提升安全与效率;另一方面强化社区联动,为不同需求长者提供更精准、暖心的定制服务,全方位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诚德医院集团副总经理陈红梅说。
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用“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当银发浪潮与民生期盼交织成时代命题,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既是社会温度的刻度,更是发展质量的注脚。每一份提案都聚焦“急难愁盼”,每一场协商都凝聚“众人之智”。
“我们将重点提案办理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的契机,以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靶心,系统攻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效回应期盼,加速实现从‘有保障’到‘有质量’、从‘有服务’到‘优服务’跃升,筑牢老年人‘幸福养老’根基。”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郑雨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