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本报记者 孙文娟 赵瑞
开栏语
政协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助推发展的重要方式。换届以来,市政协紧扣新时代提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突出领导领办机制,深化协商督办流程,强化办理落实成效,有力推动了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提案凝聚共识,建言献策,为发展大局贡献智慧力量。承办单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领导领办责任,全面实行清单化办理机制,以扎实举措推动提案落地见效。
今日起,本报推出“讲好提案故事 助推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政协提案中的创新实践与落地成效,解码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政协智慧”。
2021年,我市将锂电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全市上下围绕《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要求,高效探索、积极推进,不断推动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市已形成覆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及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市委市政府深知:唯有以前瞻眼光布局多元赛道,方能在区域竞争的激流中锚定发展主动权。
从“锂电单极”到“钠电破局”
如何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这个时代课题,叩击着每一位关注枣庄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心灵。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副主委仲维光以敏锐的产业洞察力捕捉到关键机遇——在巩固锂电产业先发优势的同时,必须抢占钠电池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先机。他与农工党成员组成调研组,走进企业车间的生产线,深入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与行业专家展开头脑风暴,同一线工人交流实践经验,历经数月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加快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 打造新能源电池名城新引擎的建议》集体提案。这份提案直指产业升级核心:依托锂电产业基础同步培育钠离子电池产业,构建“锂电强链、钠电补链”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钠电与锂电技术同源、工艺相通,但成本控制更具优势、安全性能更为突出,尤其在储能领域与低速电动车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仲维光在提案中深刻剖析,“枣庄若能率先实现钠电技术突破,不仅可填补省内产业空白,更将在全国新能源产业版图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清单化办理 全链条服务
提案交办后,市能源局作为主办单位迅速构建起高效落实机制——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联合工信、发改、科技等多部门成立“提案落实攻坚组”。他们走进顶腾新能源等企业开展深度调研,组织行业座谈会20余场,系统梳理出技术攻关、政策支持、市场拓展等15项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多部门协同编制《枣庄市钠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技术研发攻关、优质项目招引、要素资源保障等维度精准施策,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政策组合拳”。
“我们始终将政协提案办理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推行‘提案办理一件事’改革攻坚,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承办科室具体抓、配合科室协同抓的闭环工作体系。”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相东的话语中透着务实担当,“坚持‘企业出题、部门答题、政协阅卷’的工作逻辑,确保提案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成果。”
技术双驱 竞逐新蓝海
政策春风拂过,催生出项目建设的热潮。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内,山东顶腾新能源钠离子电池项目建设正酣——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智能化生产线有序安装,预计今年10月将正式投产。作为枣庄首个钠电池生产项目,这里规划建设年产0.3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总投资1亿元,可带动300余人就业,目前在手订单已突破亿元大关。
“从项目立项到落地建设,政府部门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枣庄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与决心。”山东顶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学利的感慨,折射出政企同心的发展合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化学反应——作为锂电龙头企业,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同步启动钠电池技术研发,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我们坚持锂电池与钠电池技术双轮驱动,既要巩固现有产业优势,更要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公司项目总工李文明的话语中,蕴含着企业扎根枣庄、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助力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提案之力 激活发展“乘数效应”
从一份提案到一条产业链的崛起,枣庄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政协提案的“杠杆效应”——以战略眼光谋划未来产业布局,以协同机制打通创新转化链条,以企业主体激活市场发展动能。如今,“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蓝图正在加速落地:锂电产业根基愈发稳固,钠电产业蓄势待发,双轮驱动的新能源动能为这座老工业城市注入澎湃活力。
这背后,是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是政府部门的务实作为,更是一座城市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在多方合力的持续推动下,枣庄必将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书写更多创新奇迹,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贡献独具特色的“枣庄方案”。